為什麼楊千嬅百聽不厭?
楊千嬅在紅館舉行一連11場「楊千嬅三二一GO演唱會」,本週終於圓滿落幕。從一個小護士成為當紅女星,更成為歌影雙后,楊千嬅的人生亦算傳奇,問題是她並沒有超高顏值,相貌平平,身材都不夠前凸後翹;唱功也不是最厲害 — — 可不管怎樣,還是很多人喜歡她,覺得她的歌聽極都唔厭。
真•烈女
「烈女不怕死,但憑傲氣」,千嬅在05 年的《烈女》一曲是最切合她的描述。
千嬅出道初期與同門的陳奕迅傳緋聞,但當時公司安排海外進修,兩人關係始終停留在「友達以上,戀人未滿」。而她回來後Eason已有了徐濠縈,沒有千嬅的份了。其後她與鄭中基相戀,又據聞因張柏芝涉足而令這段關係終結。
在愛情路上不堪,千嬅的事業亦有受過批評。雖然被稱為天后,但曾經有一些網民批評她唱歌走音,又無演技,大笑時似「癲婆」。
但面對種種惡言,千嬅從來都覺得不足為懼,繼續做自己。如今她已經是金像影后,最佳女歌手,實力是受到認同的,亦已經嫁給丁子高成為幸福的丁太了。
是丁子高拯救了我
楊千嬅在每場演唱會都會鄭重多謝老公丁子高、爸爸媽媽和囝囝,指囝囝是解憂良藥、丁子高是減壓的良師,她說︰「我從前很介意人家對我說三道四,現在已經釋懷,就算那些說話令我很氣憤,我都會珍惜。」
有此轉變是被丁子高熏陶,楊千嬅在認識丁子高前,沒打算結婚,認識了丁子高最大收穫是找回自己,了解自己多了,這個是她跟定丁子高的原因。
千嬅形容丁子高猶如一面鏡子,把真實的自己映照出來。今日婚姻美滿的她,在單身的歲月,也曾經陷於中女的疑惑,甚至成為不婚主義者。
「其實是他拯救了我,讓我知,我的真身需要甚麼,因為多年來面對藝人這崗位和自我設定的形象,我從來沒有問過自己『楊千嬅的內在小孩是甚麼?』不斷設計一個應該有的楊千嬅形象,讓自己去生活,原來我已經將習慣變成洗腦,過程中,流失很多而不自知,包括戀愛觀和青春。」
因為共鳴感,所以喜愛。
不經不覺,楊千嬅已經加入香港樂壇二十年了,直至現在,不少喜愛楊千嬅的也是因為當年失戀時有她、孤單時有她,直至近年,幸福時也有她。
如果你仍不明白為何大家喜愛楊千嬅,那看看華星時代的她可能可以找到答案。
楊千嬅參加1995年新秀獲季軍,同年剛巧鄭秀文滿約轉唱片公司,故千嬅於1996年便有機會推出首張唱片。當時女歌手主要流行型格如王菲,又或者如玉女陳慧琳、梁詠琪等等。雖然楊千嬅行的是玉女路線,但其實與她大笑大喊的真性情很不同,這反而令她性格更鮮明。
曾與楊千嬅合作唱片設計的資深美術指導陳輝雄這樣評價她:「楊千嬅很清楚指導自己不擅長什麼,什麼會比較多人喜歡,她比我們任何一個都要準確。」陳輝雄回憶,楊千嬅試過影一輯相,大家覺得效果不錯,她自己也喜歡,但最後卻不用,要求重新拍攝,因為是她覺得現階段不適合用這種感覺。過幾年後,陳輝雄發現這組相片的確用得太早,跟後來推出的《Miriam’s Music Box》和《電光幻影》有點相似。
《再見二丁目》、《數你》、《出埃及記》、《愛人》、《有發生過》一首首均撃中大家感情上的不愉快,唱K時不時也要大唱大哭一番。這些歌詞除《有發生過》由黃偉文填詞外,其他都是出自林夕手筆。他說過是因為好喜愛千嬅在《再見二丁目》的演譯,所以就決定要將最好的給她。
那份共鳴感就將大家結連在一起。這就好像她結婚時開演唱會,歌迷聽著丁子高與她合唱《飛女正傳》時那份激動,便可略知一二。
或者就是這種介乎於玉女惡女、感情自白、潮流觸覺之間,建立了這份共鳴感,會令人喜愛楊千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