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鄉的意義 寫給明寫館

Shelia Yao
Oct 21, 2020

--

天一生水,海定則波寧,

這是我的故鄉。

3歲的時候,我跟隨父母來到寧波定居。從小到大,我是班上那個「說不好寧波話」的孩子。中學時代我早已渴求離家讀書的想法,愈遠愈好,年輕時候的我們不都是這樣的嗎(笑)。

如願以償(誤),離開家的這10多年,我到達了曾經想都沒想過的地方。聽過了許多故事,亦成為了一些故事的主人公。這幾年尤其是2019年至今,討厭做計畫的我第一次有了思考下未來的想法。

2020真的好像一場夢。每次回家幾乎都是吃了幾餐飯就要匆匆踏上歸途的我,2020的秋天,幸運地遇上了明寫館Meisyankan。

這幾年的故鄉沒什麼變化,老城區還是那個舊樣子,如果不是旁邊在建的地鐵,猛然造訪明寫館附近的街區,說是穿越回騎單車上下學的過去,一點都不誇張。甚至於旁邊的蛋糕店,還是十幾年前的元祖食品。

明寫館的誕生,簡單說來也不過是一對璧人結合的故事。來自一南一北的尾尾和老戴在日本留學時的一次狼人殺聚會上相識,從日本畢業後,學習攝影和影像的二人成立了明寫館。

明寫館,取自寧波舊稱明州的明,寫真的寫。

在日本生活的幾年裡各地奔走,常常偶遇各種以地域為名的寫真館,它被稱為館,總覺得隨之賦予了一種氣節與正式感。

— — 明寫館

沒來到明寫館之前,職業病上身的我快速瀏覽了社交帳號。明寫館最特別的地方,要屬預約來訪制。

尾尾對我說,她希望盡量保持每一位來訪者的參觀質量。近些年內地流行博主經濟,大大小小的咖啡館擠滿了人。但她希望明寫館不是網紅場所,由於採取預約制,空間開放初期兩位主理人因此拒絕了不少客人,但每次二人依舊有性格卻禮貌地解釋清楚。

初次來到明寫館的空間,就知道它是獨特的。一進入這個兩層高的空間,每一處都由兩位親手打造。

明寫館夜間特別開放日
明寫館一個平凡的下午
開業展「一分為二」

很早以前我們就討論過,如果擁有了一個自己的空間,它要是什麼樣子。

我想它應該是不被定義風格的空間。

我們將自己的經歷過的時間濃縮到了這,

將我們的喜愛搬運在一起。

和拍照一樣,它像自己,也表達自己。

— — 明寫館

如果要有一個詞彙表達這裏,一種原生態的風格之美,我想我會這麼說。

明寫館一日中的幾個時刻

在江南的秋天降臨之季,明寫館正展出日本攝影師山口梓沙的攝影展《夏日告別》。這個剛剛成立不久的空間,布展卻非常成熟和細膩。

因為攝影師擅長的是暗房操作,二樓一部分的寫真模擬洗完照片晾乾的狀態,用垂吊的方式展示。因為寫真中包括的隔閡、分別、裏外的意義,主理人用輕柔的紗,模擬了窗的感覺。

初秋輕柔的微風拂面,眼前是山口桑寫真中溫柔的光影。

認識尾尾和老戴之後,才發現明寫館是一個風格氣質從何而來。魏魏清冷大氣的面容,掩飾不了調皮的可愛;而老戴,這個有一種莫名的異域神秘氣質男子,一言一行卻總讓人感到沈穩和安心。

尾尾說,很早之前就決定畢業後會回國發展,寧波是她唯一的目的地。與老戴在一起後,明寫館的誕生成為了自然而然發生的事。在她纖瘦的身上,莫名看見強大的力量。

他們帶我去喜歡的姚江公園,介紹愛用的理髮師,附近好吃的麵館,我們聊著在海外生活的窘境,然後在熙熙攘攘的路口道再見。這好像是我十多年來,第一次重新對故鄉產生了一種依戀。

故鄉的意義是什麼呢,我也還在尋找。拖兩位的福,在明寫館玩耍得很愉快。

各位,有機會來寧波的時候,別忘了這個美好的地方。

圖片部分來源:明寫館

可以在以下平台關注明寫館的最新動態:(@meisyankan 微博/Instagram)

--

--

Shelia Yao
Shelia Yao

Written by Shelia Yao

寫字為生 玩耍為真 Base in Hong Kong| IG: sheliawhoever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