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艾嘉:奇女子這三個字,她擔得起

Shelia Yao
6 min readJan 30, 2018

--

14日在香港上畫的《相愛相親》是張艾嘉自 1981 年以來所執導的第 14 部電影,可以同時自編自導自演,把三件事一起做好的女性影人,放眼世界影壇,除了Barbra Streisand之外,恐怕也只有張艾嘉能做到這種境界。

台灣出身,張艾嘉闖的卻是香港影壇。很多人甚至搞不清她究竟是香港人還是台灣人。從羅大佑的「小妹」,到現在的「張姐」,張艾嘉的大眼睛裡的慧黠依然,又多添了些溫潤。

演員張艾嘉: 失敗是一杯牛奶,喝下去就好了

張艾嘉和母親

1969年在台北美國學校攻讀期間在空軍廣播電台主持英語歌曲節目,次年在中國電視的《每日一星》擔任「每日一星小姐」和演唱。1972年畢業後,女製片人李時蓉邀她主演電影《飛虎小霸王》,後由導演羅維介紹來香港加入嘉禾公司,簽了五年基本演員合約,但她只演了三部動作片便和嘉禾解約。

那個時代香港幾乎全是武打片。女明星可以有的角色,只能是個花瓶。拍了三部戲以後,電影公司老闆有天跟她說:「真奇怪,你本人看上去還可以,但你上鏡實在不怎麼好看!」那是張艾嘉面對的人生第一個打擊。「我本來是個非常有信心的女孩子,但突然有人跟我講,我其實是一只不太漂亮的花瓶。」但張艾嘉注定是個狠角色:「但我沒有把它當作失敗,只是把它當一杯牛奶,把它喝下去。」於是她走出錄影棚,走進配音間。為的不只是配音,更是研究演員的表演。

功夫不負有心人,張艾嘉接到了《梅花》(1975)、《碧雲天》(1976)等好劇本,放膽用自己的方式演,終於收穫了觀眾和業界的認可,兩奪金像獎(1987、2002)、三奪金馬獎影后(1976、1981、1986)的殊榮。

導演張艾嘉: 我拍了四十年文藝片,我還在這裡

在七八十年代,女演員通常演到三十出頭,就必定結婚息影。為了讓事業得以延續,她決定自己為自己寫戲。

八十年代初,張艾嘉回台灣和一幫新浪潮導演,雄心勃勃打算創文藝片新風。正當覺得前途一片光明之際,迎來的卻是人生第二次重創。

1983年張艾嘉策劃兼主演的《海灘的一天》,不受發行商認可,令她受挫決定辭職。張艾嘉再次放下身段,捲起袖子重新開始。「我靜下心來,開始專心寫《最愛》(1986)的劇本。從那時起,我的生命裏再也沒有成功和失敗兩個詞,只有好好把該做的做好,僅此而已。」

張艾嘉策劃兼主演的《海灘的一天》

86年吹文藝片風,張艾嘉第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《最愛》就贏得了金馬金像雙料影后,也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導演的提名。

張艾嘉和繆騫人兩位氣質女神演技比拼,看得人心醉,夾在中間的男主角林子祥唱主題曲,問了一個很多人都不懂回答的問題 : 「誰人是我一生中最愛?」

其實文藝片就是文藝片,你騙不了人的,何必去騙人呢?你只要進來,你進來後,發現文藝片其實挺好看的,我就會覺得它就有了生存的希望。我只是覺得現在的人看電影已經不是看電影,而是看熱鬧。這個我覺得是錯誤的。其實,我們應該試著去尊重“看電影”這件事。

還有,我不認為文藝片就不是商業片,我覺得任何電影,只要它拿出來讓觀眾買票去看,它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商品。所以我從來不去避諱“文藝片”三個字。我之所以這麼堅持,是因為我曾經歷過好多現在大陸電影市場所經歷的事情,當年台灣電影、香港電影都是如此。

我64歲了,其實也挺累的了,所以我覺得還是做自己會做的、喜歡的事情吧。

女人張艾嘉: 一切都是愛的代價

藝術來自於生活,對於感情生活張艾嘉也是一言難盡的。在第一段婚姻內她並不幸福,25歲時嫁給美聯社香港分社社長劉幼林,婚姻勉強維持了三年就便以離婚告終。可能因為太年輕,還不懂婚姻的含義。

到了1981年,29歲的張艾嘉與羅大佑相戀,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以後膾炙人口的《童年》首唱並不是羅大佑,而是張艾嘉。雖然在這段感情中張艾嘉比羅大佑年長一歲,但羅大佑還是親昵的稱張艾嘉為「小妹」,更是為張艾嘉創作歌曲《小妹》,「小妹」這個稱呼後來也成為了張艾嘉的暱稱。

25歲時嫁給美聯社香港分社社長劉幼林,婚姻勉強維持了三年就便以離婚告終。
29歲的張艾嘉與羅大佑相戀

1985年她透過朋友認識已婚商人王靖雄,墜入愛河,甚至在1990年未婚懷孕生下Oscar,第三者加上未婚媽媽讓她背負雙重壓力。她當時想,「始終覺得自己到了這年紀,突然有了BB,這是否就是天意?」她覺得如果是天意,就將小孩留下來,她沒想過墮胎,當時也沒想過王靖雄會離婚。 2000年拍攝《地久天長》前,兒子Oscar被綁架,8年來,恐懼仍在她心中,她說:「那種後遺症,沒有人可以理解,只是,會了解到這個世界有許多事是沒法預計到,意外會隨時發生。」

張艾嘉和兒子Oscar

張艾嘉在綁架案結案之後,面對媒體有這樣一番話:

一直以為最重要的是盛名,時時處處想保持常青,不管是婚姻還是兒子,都當作自身招牌的一點金漆,從未將自己從高處放下,好好審視一下生活。直到兒子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,方才明瞭最珍貴的財富並非那個熠熠的金字招牌。

熙熙攘攘,皆為利來;攘攘熙熙,皆為名往。以前,我就是攘攘熙熙中的一分子,結果從相夫到教子處處一敗塗地。

64歲的張艾嘉雖然眼尾早已有了皺紋,但少女的韻味還在。可能是她畢生都在追尋一個「愛」字,也始終都逃不過「愛」這個字,愛是什麼,是開始於心動的一瞬間,在平凡光景裡的念念不忘,用盡一生的時間去堅守的承諾,是相愛到相親的過程。

--

--

Shelia Yao
Shelia Yao

Written by Shelia Yao

寫字為生 玩耍為真 Base in Hong Kong| IG: sheliawhoever

No responses yet